肇兴侗寨
3月17日下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迎来一位特殊的访客。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肇兴侗寨,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肇兴,侗语称Saok(照),意为最早的寨子,后取兴旺发达之意改为今名。肇兴侗寨始建于北宋,坐落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群山之间。这个拥有1000余户陆姓侗族居民的古老聚落,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侗族村寨,更以独特的民族生态入选联合国“返璞归真”十大旅游胜地,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评为“全球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肇兴侗寨是陆姓侗族聚居的古老村落,分为五大房族,分别聚居在仁、义、礼、智、信五个团(寨)。每个团寨均建有标志性鼓楼和风雨桥,这些鼓楼和风雨桥工艺精湛,堪称建筑瑰宝。鳞次栉比的干栏式吊脚楼群傍水而建,杉木构建的歇山顶民居覆以青瓦,形成错落有致的山地聚落景观。村寨内传统公共空间体系完整,戏台、歌场、禾晾架、谷仓群及古瓢井等特色建筑有机分布,展现了侗族传统建筑智慧和山地人居环境营造理念,2005年更被《中国国家地理》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
在年平均气温18℃的宜人气候中,肇兴人既保持着“饭稻羹鱼”的传统农耕,也延续着精湛的手工技艺。寨中至今活跃着数十个传统工坊,从雕刻侗族图腾的银匠,到织造亮布的绣娘,从制作牛腿琴的琴师,到浸染蓝靛的蜡染工匠......
作为侗族大歌的重要发源地,肇兴将音乐融入血脉和旅游。每逢节日,侗寨群众就会欢聚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俗活动,古老歌谣不仅能承载生活记忆,也能唱响乡村振兴的现代篇章。从60年代震动乐坛的《蝉之歌》,到80年代惊艳巴黎的侗族大歌,再到2023年央视秋晚的改编版《月照鼓楼》,印证着侗歌从深山鼓楼走向数字时代的生命力。
当5G信号覆盖鼓楼檐角,电商直播在禾晾架下开播,年轻一代用数字技术为古老文化注入新活力。肇兴侗寨的存在,不仅为世界保留了完整的侗族文化基因库,更昭示着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无限可能,那些回荡在鼓楼里的多声部和鸣,既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密码,也是通向未来的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