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非遗周限定!共赴一场“月下歌·手中巧”的浪漫之约
9月16日,第三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黔东南州丹寨万达小镇盛大开幕。在“五好非遗大集”好玩展区,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围绕“好看、好听、好玩”主题,打造《月下歌·手中巧——黔东南乐器与折纸针线包微展》,并将体验活动引入丹寨非遗周现场,带给线上、线下游客一场可听、可视、可触、可感的沉浸式观展体验,推动黔东南非遗走出展柜、走进生活,激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与传承热情,彰显黔东南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当代活力。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月下歌·手中巧——黔东南乐器与折纸针线包微展》打破“展厅+展柜+标签”的模式,采取场景还原、活态展演、策展分享、展品陈列的形式,力图重现传统社会中侗族青年男女交友恋爱与社交娱乐的行歌坐月场景,与游客朋友共赴一场文化探索之旅、文化体验之旅。展览期间,游客朋友不仅可以观看展览,欣赏琵琶歌和牛腿琴,了解台前幕后的策展小故事,还能亲手尝试弹拨琵琶弦,体验“以琴传情”的含蓄浪漫;还可以亲手折一个属于自己的折纸针线包,并把这份手中巧作带回家,让行歌坐月的温度延续,记忆珍存。
在9月16日开展首日,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网友“围观”。黑龙江游客讲到,这种老物件已经很少见了,博物馆在丹寨非遗周这样的场合围绕它们打造沉浸式体验活动,非常好!凯里学院学生周某说到,折纸针线包的每一道折痕都很讲究,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买一份成品多了份独特的心意和满满的自豪感。直播间的网友评论到,“这种沉浸式展览很好!”“博物馆太有想法啦,我为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点赞!”
除此以外,为推动黔东南州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文创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在活动现场与4家企业进行了签约,双方将在文创开发、生产供应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在博物馆IP联合开发、文创产品研发、市场化推广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实现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馆长、党支部书记胡祖艳强调,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希望通过联动各方资源,打造博物馆文创IP,让文创产品融入现代生活,给外地游客提供一个了解黔东南的独特视角,让文化走出去。
未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将以赋能群众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挖掘文物承载的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创新运用多元思路与前沿方法活化文化叙事,让博物馆服务既保持惠民利民的“热度”,更传递浸润人心的“温度”;既突破空间与形式的局限,更消除认知与体验的“边界”,真正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滋养心灵的文化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