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编进校园 指尖匠心润童心——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科普课堂走进凯里六中
11月13日,由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主办、凯里市第六中学承办的《州博开讲啦——指尖上的艺术·魅力竹编》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在该校多功能厅顺利开展,约200名师生参与其中,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
下午四点半,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博物馆讲解员王灵妍结合馆藏文物竹编饭卣、竹编蚂蚱篓等展开宣讲,配合背景视频的生动呈现,展品刚一亮相便引发全场关注,不少学生探身凝视,现场求知氛围愈发浓厚。当大屏幕上出现一件件精美的竹编藏品时,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惊叹,同学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与专注。
随后,本次活动的高潮——非遗传承人杨杜娟老师的竹编知识科普环节正式开始。讲台上,杨老师将竹编千年传承的故事缓缓铺展开来,语气里浸润着对这门老手艺的珍视——从三穗竹编发展史,到如今竹编这项技艺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一字一句都藏着对这门手艺的深情。
最活跃的当属知识问答环节。“竹编手艺何时传入三穗县?”“竹编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它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个问题抛出,台下顿时举起众多手臂。同学们争相抢答,答对者手持竹编礼品时的欣喜,与未及作答者的热切期盼,交织成活跃的现场图景。随后,师生们有序参观文物展品,交流探讨之声不绝于耳。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了一张张洋溢着收获与快乐的笑脸,也为这次科普进校园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眼见到了三穗竹编技艺的精妙,更让他们在指尖流转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当古老的竹编艺术走进青春校园,当非遗传承人的巧手遇见少年们好奇的目光,这正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我们相信,这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必将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