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博开讲啦》携民族风走进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当非遗遇见青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2025年10月22日的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二龙校区),空气中飘散着蜡染特有的植物清香。为弘扬黔东南州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深化馆校合作,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州博开讲啦》品牌社教活动带着丹寨白领苗的“窝妥纹”蜡染服饰等文物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展开了一幅活态传承的民族文化画卷。
本次活动通过“深度讲解+专家讲座+趣味互动”的形式,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大讲堂。讲解员吴珍以丹寨白领苗“窝妥纹”这一苗族蜡染代表性纹样为焦点,进行了生动阐释。通过清晰的图片与细致的描述,讲解了“窝妥纹”的螺旋形态、历史传说及其在苗族服饰中的重要地位与文化寓意,引领同学们初步领略了苗族蜡染艺术古朴而深邃的魅力。
接下来,活动特邀到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陈启鹃,为同学们作《走进非遗——古老的蜡染艺术》专题讲座。陈主任凭借其专业学识,系统梳理了蜡染的起源、核心工艺及贵州蜡染艺术。讲座内容充实、脉络清晰,有效提升了同学们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深度,激发了其对传统工艺现代价值的思考。
最热烈的要数民族知识问答环节。“蜡染在古代被称为什么?”“蜡染最早是出现在哪个时期?”等问题刚抛出,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抢答,展现出对刚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与良好掌握。回答正确的同学获得了由我馆特制的蜡染文创文具袋作为奖励。这份兼具民族特色与实用性的礼品,深受同学们喜爱,让民族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融入其学习生活。
为让更多师生能够参与和了解民族文化,本次活动在形式上进行了线上直播,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使民族风采在云端生动绽放。与此同时,活动现场发放的调查问卷也收到了热烈反馈。这些真诚的回响与建议,为我们今后优化活动内容、增强互动感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博物馆教育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一次有效对接。它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关注、热爱并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我馆将持续推进《州博开讲啦》系列活动,探索更多元化的社教模式,让民族文化的芬芳播撒到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