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纸艺——黔东南苗族剪纸艺术专题展
目录
一 剪纸源流:历史与传承
二 剪纸匠心:专注与精雕
三 剪纸意蕴:传统与创新
构图之美
形象之妙
叙事之韵
前言
在黔东南灿烂多彩的苗族文化中,存在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苗族剪纸。与常见的剪纸或窗花不同,它主要是用作刺绣图案的模板。一把剪刀和一张白纸,便能创造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苗族悠久的历史、古老的神话传说与对自然的深厚敬意交织交融……
2008年,苗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展览诚邀您共赏剪纸艺术之精妙,探寻民族文化之深邃,一同走进苗族人民用剪刀和纸张编织的奇幻世界。
一 剪纸源流:历史与传承
黔东南苗族剪纸,俗称“苗族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称为“西给港”“西给榜”,一般都是用于苗族刺绣的的蓝本,主要分布在凯里、剑河、台江、施秉、丹寨等县(市)。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衣袖花苗族剪纸《战女骑狮》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苗族衣袖花剪纸《人逗双龙抢宝》
20世纪8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蝶花》
20世纪8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牵牛花》
用剪刀进行剪纸(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将剪纸作为刺绣的蓝本(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将剪纸作为刺绣的蓝本(图片来源于黔东南州
非遗中心提供的《苗族剪纸》视频截图)
将剪纸作为刺绣的蓝本(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苗族剪纸历史悠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民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中就有关于剪纸的描述:“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
苗族妇女剪纸(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苗族剪纸与苗族刺绣(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苗族妇女剪纸(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苗族妇女剪纸(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记载,妇女便巧妙地利用针线和剪花来记录历史、事件与故事,使之不仅成为刺绣的灵感源泉,更成为苗族人民传承文化和记录历史的独特载体。这些剪纸作品为研究黔东南苗族人民生活习俗、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苗族刺绣图案复杂,苗族人民大多先用剪纸勾勒之后再进行刺绣,因此以剪纸为蓝本的刺绣广泛被应用于帽子、衣袖、围腰、鞋子、背扇等物件,剪纸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构成苗族刺绣和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破线绣绣片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女盛装——破线绣大领交襟亮布衣衣肩
20世纪80年代台江老屯苗族女装——平绣人物龙纹右衽交襟衣衣袖
20世纪80年代台江老屯苗族女装——平绣“务冒席出征图”围腰
二 剪纸匠心:专注与精雕
苗族的剪纸艺人首先在皮纸上描绘出心中的图案,接着使用捻制的皮纸钉,巧妙地将绘有图案的纸张与多层叠放的皮纸牢牢固定,以此保证在剪切时每一层皮纸都能精准对齐,然后利用剪刀和刻刀依照图案进行剪裁,最终制作出一张或多张完全相同的剪纸图案。
制作白皮纸(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绘制图样
将图样剪下(图片由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
将剪好的图样与皮纸用皮纸钉钉牢固定
(图片来源于黔东南州非遗中心提供的《苗族剪纸》视频截图)
苗族剪纸艺术精湛绝妙,主要依赖于剪、刻、扎等多种技巧的灵活运用,而实施这些技巧的工具则包括各式各样的剪刀、刻刀与锥子。其中,尖锐的小剪刀和锥子用于处理细节部分,而较大的剪刀则用来剪裁外轮廓,使用刻刀是为了提高剪纸图案一次性完成多张的效率。
苗族剪纸中“扎”的工艺(图片来源于黔东南州
非遗中心提供的《苗族剪纸》视频截图)
苗族剪纸中“刻”的工艺(图片来源于黔东南州
非遗中心提供的《苗族剪纸》视频截图)
三 剪纸意蕴:传统与创新
苗族剪纸艺人善用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中心式、对称式、左右式、花边式等构图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中心式构图(20世纪8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卷龙展翅》)
对称式构图(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双凤蝶恋花》)
左右式构图(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衣袖花剪纸《双龙护牛王》)
花边式构图(2020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衣背花剪纸《吉祥图》)
(二)形象之妙
苗族女性以其独特的艺术灵感,将现实世界的生动景象与古老传说中的神秘元素巧妙融合,编织出一幅幅符合苗族独特审美的复合图像,或奇异多彩,或形态万千,这些图像不仅栩栩如生,更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神性与力量。不仅是苗族人民原生态艺术审美的一部分,还体现了苗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
2020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肩袖花剪纸《人变龙图》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苗族饰袖剪纸《螺蛳龙及狗猫》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衣袖花剪纸《双凤护牛王》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饰袖剪纸《苗女戏双龙》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饰袖剪纸《龙凤鱼蝶》
(三)叙事之韵
苗族剪纸内容广泛,多取材于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及自然界的万物生灵,诸如洪水滔天、务冒席出征、龙腾凤舞、蝶舞花间、百鸟朝凤等。不仅生动展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对族源的追溯以及对生命的礼赞,深刻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1、民间传说
2020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肩袖花剪纸《姜央合磨》
1995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衣袖花剪纸《姜央借牛》
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姜央坐葫》
1995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肩袖花剪纸《鹡宇鸟》
2020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衣袖花剪纸《蝴蝶妈妈》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衣袖花剪纸《笑娃骑龙》
1996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肩袖花剪纸《老鼠娶亲》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饰袖剪纸《苗女戏双龙》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衣袖花剪纸《抱娃女龙门盼夫》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衣袖花苗族剪纸《勇士骑龙》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苗族衣袖花剪纸《苗女骑狮》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苗族饰袖剪纸《卫士保护月上人》
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龙王女儿相亲》
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天狗吃月》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剪纸《苗族龙舟赛活动起源传说》
2000年王健剪纸作品《芦笙舞会的传说》
2、英雄史诗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剪纸《务冒席背娃骑飞龙》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苗族衣袖花剪纸《务冒席背娃骑马》
1993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衣袖花剪纸《张秀眉》
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薛仁贵骑马不下背》
3、自然生态

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双蛛朝阳与双调头牛》
20世纪9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鱼吞花》
20世纪80年代台江施洞苗族衣襟花、饰袖剪纸《飞禽走兽》
2010年台江施洞苗族饰袖剪纸——紫荆藤纹
20世纪80年代台江苗族衣袖花剪纸《五宝花》
20世纪80年代台江苗族围腰剪纸《牡丹花》
4、祝愿祈福

20世纪80年代丹寨排牙苗族童帽纹样剪纸
20世纪80年代丹寨排牙苗族背带纹样剪纸
1993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肩袖花剪纸《求子图》
1993年剑河苗族姜文英饰袖剪纸《风调雨顺》
2020年剑河苗族姜文英衣背花剪纸《欢欣鼓舞》
5、古韵新声

2020年剑河苗族姜文英“抗疫”主题剪纸《祖国万岁》
2020年剑河苗族姜文英“抗疫”主题剪纸《天地和谐》
1999年龙潜珍剪纸作品《欢庆香港回归》
1999年龙治华剪纸作品《迎回归》
2007年从江石琼玉剪纸作品《岜沙古风》
2012年唐召学剪纸画作品《镇远和平村》
20世纪90年代王健《苗家酒礼》剪纸
2012年王健剪纸画作品《反腐新歌》
结语
世人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而苗族人民以纸为媒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的答案。曾经的事物或许已随时间逐渐消散,又或许在代代相传中改变了模样,但他们仍渴望通过这些独特的形象与过去建立联系,记录祖先记忆与宇宙起源,刻画出世界的轮廓,探索对生命的认知。
纸短情长,剪艺无边。愿这些蕴含神秘意味的作品能让您感受黔东南的文化与剪纸艺术的魅力,希望能激发更多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