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吃新节

时间:2025-07-01 09:23:16 | 浏览: 15

吃新节,在苗语中称为“努嘎西”(Nongx gad hvib,意为吃新米)或“努莫”(Nongx mol,意为吃卯),是苗族庆祝新稻谷成熟、感谢大自然馈赠的节日。在黔东南的苗寨,当田里的稻穗开始变黄、谷粒逐渐饱满,忙碌的春耕夏管告一段落,农事稍歇,迎来短暂的清闲时光,此时便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苗族同胞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场盛大的“吃新”盛会。

黔东南不同地区的苗寨,过吃新节的时间并不统一。像雷山、台江、凯里、剑河、丹寨、榕江、黄平等县市的大部分苗族,通常在农历六月的第一或第二个卯日过节。而台江方召、从江加鸠和孔明、榕江八开、锦屏瑶光和韶霭等地的苗族,则多在农历七月的第一个丑日庆祝。过节当天,盛装的客人们带着糯米、肉、鱼等礼品,有的还会牵着斗牛来到主人村寨。主人则会带着孩子,捧着公鸡、鱼肉和新米(或秧苞)到田边,祭祀祖先和神灵“告秋务当”(田神),迎接他们回来共度佳节。第二天,村寨里就热闹起来,大家聚在一起进行斗牛、赛马、斗雀、跳芦笙、游方、篮球赛、田径赛、对歌、踩鼓等各种活动。

在雷山的乌香坝、西江、丹江、永乐以及凯里的挂丁、开怀等地,举办的吃新节集会规模盛大,每处都能吸引上万人参与。台江方召一带的吃新节格外有特色,在农历七月第一个丑日这天,男女老少带着酒菜来到芦笙场野餐。斗牛结束后,山坡上、大路边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们分享着自带的米酒、鱼肉和糯米饭。当地人非常热情,遇到路过的客人,常会热情地敬上一碗米酒或塞一团糯米饭、粽粑。吃新节同样是青年男女公开社交的重要时机,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集会上相识并产生好感的。2012年,苗族吃新节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吃新节,不仅完美承续着苗族古老的农耕智慧与对大自然的虔诚感恩,更以其鲜活热烈的民俗活动和别具一格的“村BA”篮球赛等现代元素,焕发出蓬勃生机,吸引了八方游客。这份古老习俗与现代活力的交融共生,让节日既洋溢着实实在在的欢腾喜悦,也传递着对土地馈赠的深沉谢意。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凝聚乡村力量、激活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更让这份独特的苗族文化与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将人们对土地、生活与未来的美好祈愿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

1.《“村BA”发源地—贵州台盘2025年“六月六”吃新节民间系列活动方案》今日台江

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民族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3.《台江县反排村:隐匿在苗寨中的诗意栖居》动静方召



传真:0855-8061500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30停止入场,节假日不休),周一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咨询热线:

0855-8068089

黔ICP备18009812号-1

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关注公众号